在經濟新常態下,中信重工作為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應對新常態、融入新業態,加快戰略轉型,深化企業改革,以創新驅動引領發展,戰略轉型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實現跨界發展。
適應新常態,融合新技術,創造新業態。
2014年,在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新常態下,中信重工
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加快戰略轉型,深化企業改革,積極拓展兩個市場,保持了穩定運行和適度盈利規模,戰略轉型成效明顯,跨界發展深度推進,在經濟新常態下跑贏了大市。
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是必然之路。作為中國重型裝備制造業的領軍企業,中信重工先行一步,以創新驅動引領發展,加速推進從制造型企業向高新技術企業、從主機供應商向成套服務商、從本土化企業向國際化企業的“三大轉型”。
技術創新打造核心優勢
基于對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研究與分析,中信重工在轉型中始終堅持技術先導戰略,構建了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和海外國際研發中心,持續提升工程技術研發、工藝技術研發、產品技術研發“三位一體”的技術研發體系,依靠高端智力突破關鍵領域,成功推出低速、重載、大功率、工業專用變頻技術,強力支撐了公司的轉型發展。
2014年,中信重工明確了“三大轉型”的方向、路徑和目標,提出“567”指標,即國際市場份額50%、成套市場份額60%、新產品貢獻率70%,強力推進戰略轉型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信重工在高端變頻技術闖出新天地。從云儲存、云計算、云認證,到車聯網、3D打印、工業4.0,互聯網改變著世界,催生著商業新生態。開發變頻技術,是中信重工應對新常態、融入新業態,推動戰略轉型、實現跨界發展的重要支點。
躋身高端變頻技術領域,對中信重工來說,是一次“自我革命”。這種“自我革命”就是要突破自我,改變傳統的機械思維,轉型跨界發展電力電子。但是,中信重工要做的絕不僅是一種變頻器產品,而是依托“三位一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將多年來對工藝和裝備的深刻理解,充分融入到變頻產品的研發實踐中,移植到核心裝備上,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專家型設備和整套解決方案,創造更大價值。
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中信重工科研團隊著力研發高端變頻產品。截至目前,已研發出6大系列CHIC變頻器產品,及適用于露天場合的鑿井提升機和磨機的E-house產品。支持電壓等級從690V到13.8kV,拖動電機功率達到10000kW。應用領域覆蓋到煤炭、礦山、建材、冶金等多個行業、多種場合,并向石油化工、電力等行業拓展。
2014年,中信重工變頻技術研發和變頻市場營銷取得雙重突破。CHIC1000、CHIC2000系列工業專用變頻器成功打入國際國內低速、重載、大功率變頻市場,被評為國家級創新型產品。實現了豫光金鉛半自磨機、塔牌水泥磨、唐山六九水泥原料磨循環風機的工業運行,拓展了應用行業。中澳鐵礦的E-house變頻器、中鋼伊朗項目風機變頻器、耐普蒙古國項目渣漿泵變頻器、烏克蘭項目提升機變頻器等,則成為中信重工變頻器布局海外市場的新亮點。
中信重工的CHIC1000系列高壓變頻器,經過14項試驗的嚴密驗證,順利通過國家電控配電設備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型式試驗,各項性能指標均達到或優于國家標準。高達5000∶1的調速比,遠高于國內同行的100∶1,其快速啟動和制動特性、超低速運轉特性、堵轉功能、空中懸停功能等,填補國內空白。到目前,公司高壓變頻器已申請9項專利,取得2項實用新型專利。
值得期待的是,在變頻技術研發、市場拓展接連突破的同時,中信重工上市募投項目伊濱新區高端電液產業基地即將投產,形成規模化的生產能力。全新規劃的變頻器生產基地,其規模為目前亞洲最大,全面投產后將為中信重工帶來年產1000套以上高壓變頻器的能力。
依托變頻技術,中信重工正集合系統創新的綜合優勢,借助變頻實現主機與智能控制的軟硬件結合,從產品智能化走向系統自動化,不斷推動中國制造業向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轉型,引領機械工業未來發展。
2014年,公司新產品貢獻率持續保持在70%以上高位;獲得授權專利50多項;榮獲第三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是重機行業惟一獲獎的企業;再次榮膺中國機械工業百強,榮獲全國節能先進集體、中國建材機械行業創新型企業、中國質量誠信企業稱號;被列入工信部2014年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試點企業,被河南省工信廳認定為信息化水平一級企業。
2014年,中信重工產品技術研發頻現新亮點:
2014年3月22日,中信重工牽頭承擔的河南省首個國家973計劃項目——“超深井大型提升裝備設計制造及安全運行的基礎研究”啟動。項目圍繞超深礦井大型提升裝備中基礎科學問題展開研究和創新,開發出滿足長距離、高效率、高安全要求的超深礦井提升裝備,實現1500米到2000米超深礦井提升裝備的技術突破。國家973顧問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鐘掘認為,該項目是我國制造領域第一個企業牽頭的973項目,對實現國家資源安全的戰略目標有重要意義。
2014年11月,繼GM140-60高壓輥磨機后,公司“LGMS5725立式輥磨機”也被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戰略性創新產品;中信重工自動化公司成功入選“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LGMS5725立式輥磨機”被列入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將促進新產品開發、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帶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產品結構調整,增強中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入選我國目前級別最高的企業高新技術認定資質,體現了國家對中信重工研發能力和自主創新實力的認可。
2015年,中信重工圍繞技術先導戰略,將強化以集成為核心的工藝技術、產品技術、控制技術創新。充分發揮院士專家顧問委員會、首席技術專家等高端人才的引領作用。加強對海工裝備、3D打印技術、智能機器人等前瞻性、引領性技術的跟蹤和研究,深化國內外研發力量的協同融合,提升技術研發的國際化水平,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引領市場,創造需求。
成套產業揚帆發展藍海
近年來,創新的商業模式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和速度改變著行業格局。商業模式創新作為一種新的創新形態,是新時期企業應該具備的關鍵能力,它甚至關乎著企業的生死存亡。面臨著日趨激烈的競爭和國內外經濟的考驗,重機行業無疑進入了新一輪的“洗牌”和格局調整。
中信重工,這家靠創新驅動發展的國家級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正以“核心制造+成套服務”這一全新商業模式走向發展藍海。發展成套產業、倡導大成套概念,中信重工打破思維界域,拓展成套外延,重點實施機電液一體化成套、主機設備成套、工程成套(EP、EPC)三大成套,及成套服務(EPC+金融服務),加強國內外成套市場開拓力度。
2014年,公司成套市場訂貨涵蓋建材、節能環保、選礦、煤化工、冶金球團等多個產業領域,形成了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全年共實施成套項目近40項,有8個項目竣工投產。
節能環保產業異軍突起。公司簽訂河南亞鑫60萬噸/年礦渣微粉項目設計和中鋼設備3×100萬噸/年礦渣微粉總包合同。在干熄焦領域,先后簽訂河南平煤神馬集團朝川焦化、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京寶、新疆阜康泰華、河南鑫磊集團誠宇焦化等干熄焦和余熱發電成套項目。
中信重工將融合自身在干熄焦和余熱發電領域的品牌、技術、資金和管理優勢,為用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特別是借助與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的良好合作,中信重工與其成功簽訂朝川焦化合成氨項目和京寶焦爐煤氣制氫改造項目,使得公司成套業務首次進入煤化工產業領域。
礦山選礦成套取得重大突破。公司成功簽訂揚州泰富港務有限公司年產300萬噸澳礦提鐵降雜工程項目和伊朗中央鐵礦公司年產200萬噸選礦總承包項目,礦山選礦成套產業花開國內外。2014年7月31日,公司與老撾第一鋼鐵有限公司簽訂年產30萬噸鋼鐵工程項目總包合同。中信重工將充分利用自身在礦業、冶金產業全流程研發與制造優勢,為客戶提供包括物料試驗、選型、設計、制造、工廠試車、現場安裝、設備調試、成套供貨為一體的EPC交鑰匙工程。
傳統成套保持強勁。在建材領域,簽訂烏茲別克斯坦日產1200噸水泥線成套、山東彼那尼榮安水泥年產100萬噸水泥粉磨站和多米尼加CMD公司水泥粉磨站。和貴州清鎮市新發水泥簽訂兩條日產5000噸新型水泥生產線總包框架協議,以及配套2×9兆瓦純低溫余熱發電工程,公司將以總包方式承擔一、二期項目建設。
在活性石灰方面,與內蒙古黃河科技集團萬晨化工簽訂的國內年產最大規模活性石灰工程———8×800噸/天活性石灰工程承包項目,建成年產規模達210萬噸,為目前國內同行業之最,進一步夯實中信重工在活性石灰成套工程領域的國內霸主地位。
國內國際市場并舉,成套化戰略成效凸顯,中信重工創新的商業模式拉動了規模,成就了重機行業新常態下的一抹亮色。
跨國經營拓寬成長平臺
“走出去”戰略是國家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必由之路,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重要條件,中信重工正是在“走出去”戰略的引領下走上國際化之路的。
經過十多年的實踐,中信重工正以市場、信息、資源、人才、智慧等要素的全球化,加速國際化進程。公司將國際市場定位于歐美、澳洲、南美、南非、俄羅斯、印度等高端市場和新興市場,組建了西班牙CITICCensa公司、澳大利亞公司、SMCC公司、南非公司、巴西公司、智利公司和印度、俄羅斯辦事處,完善的海外制造基地、海外研發中心、海外營銷服務機構和海外備件配送中心,形成了覆蓋全球的營銷與服務網絡,全球化布局和國際化體系基本形成,自主品牌技術和產品直面國際終端客戶。
實施國際化戰略,公司集聚了一支國際化人才團隊。目前,從公司高管副總經理伊沃·波特(IvoBotto)、海外公司CEO到技術專家、生產工人,中信重工擁有著一支360多名外籍員工和數十名外籍專家組成的國際化人才團隊,企業的“國際范兒”魅力十足。伊沃·波特榮獲2014年中國政府“友誼獎”,顯示出國家對中信重工尊重人才及引智工作的肯定。
2014年,中信重工以全球化布局參與高端市場競爭,緊盯重點國際項目,加快礦業成套、冶金、煤炭、鑄鍛等領域的國際市場覆蓋,形成多產業、多產品銷售模式,以良好的業績塑造中信重工的國際品牌形象。
2014年3月27日,公司為瑞典LKAB公司生產的PSZ3000半移動式
破碎站試車成功。這是公司自主知識產權品牌首次直接出口歐洲的第一單成套礦山裝備,并首次在北極圈極寒氣候條件下使用。該破碎站處理能力為3000噸/時,實現了機電液全程一體化操作,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北歐引起業界深度關注。當日,瑞典LKAB公司與中信重工再度合作,簽訂第二臺破碎站供貨合同。中信重工將執行客戶要求的技術標準,為LKAB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
2014年3月28日,中信重工西班牙CITICCensa公司擴建改造工程竣工典禮隆重舉行。中信重工董事長任沁新、西班牙加利西亞自治區主席努涅斯·費伊合、中國駐西班牙兼安道爾特命全權大使朱邦造,與當地多名政要、客戶代表、合作商代表、公司員工代表參加了典禮,并為竣工儀式揭牌。
朱邦造大使高度評價中信重工在西班牙的投資并購項目,稱這是中國企業在西班牙投資的成功案例,層次高、效果好、影響力大。新廠房落成以后,企業面貌煥然一新,業務發展前景廣闊。努涅斯·費伊合主席指出,CITICCensa新廠房的落成代表著中信重工在技術與創新上的投入,這加大了加利西亞未來投資者的信心,相信CITICCensa會開啟一段新的旅程,走向更廣闊的舞臺,成為加利西亞連接亞歐的橋梁。
2014年6月5日,中信重工成功與智利國家銅業公司簽訂Chuquicamata項目專用3臺CSM—1200立式攪拌磨合同。CSM—1200立式攪拌磨是中信重工澳大利亞研發中心與總部聯合開發的新型產品,取得了新產品研發及國際市場開拓的雙重突破。目前已有2臺產品完成工廠試車并交付。
2014年10月份,憑借國際化的技術力量、制造水平和精心優化的投標報價方案,中信重工從諸多國際頂尖公司中脫穎而出,與中國寰球工程公司簽訂沙特Ma’aden磷礦選礦項目6臺大型濕式棒磨機,成為項目供貨惟一的中國設備廠商;與中色股份簽訂HZL項目提升系統供貨合同,實現了提升機產品首次直接出口印度市場。
從國際營銷、國際研發到國際服務、國際化管理,中信重工通過深化總部與海外子公司的融合、協同,不斷發揮國內國外兩種資源優勢,提升國際化水平。公司2014年被國家海關總署授予“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ELI)樣本企業”。
2015年,中信重工將創新海外機構管理模式,加強國內國際兩個資源融合,構建核心產品的國際質量標準體系,加快國際標準體系建設,依靠海外國際研發中心的技術優勢,推進選礦成套工程技術的研發,全面提升中信重工的國際化水平和品牌核心競爭力。
制造服務提升綜合實力
當前,中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制造業服務化是中國制造業在國際市場上形成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是全球價值鏈當中的主要增值點。
作為成套裝備和整套工業解決方案的供應商和服務商,2014年中信重工以互聯網的跨界思維,以前瞻性的國際視野,立足為客戶創造更大價值,緊跟制造業服務化趨勢,持續提升研發信息中心、生產指揮中心、新型客服中心“三大中心”的功能,推進生產流程自動化和管理流程互聯網化,實現產品設計、生產制造和產品售后全過程服務,做優做強核心制造。
經過持續完善提升,公司逐步建立起基于企業資源計劃(ERP)與企業流程再造(BPR)相結合的、以精益生產(LP)為核心的敏捷制造(AM)生產體系(簡稱E.B.L.A體系),實現了工業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2014年,中信重工信息化建設全面推進,大數據指導生產成為生產管理的重點。截至目前,ERP系統上線運行工單115萬余條,零件數量710萬件,工序近526萬道,構建形成了覆蓋生產計劃、車間作業、過程控制、庫存管理、采購配套、物料需求、生產能力平衡、工時統計、運輸發貨等全流程信息化網絡,為科學生產提供了支撐手段和決策依據。
發展服務產業,中信重工從傳統服務增值向現代服務產業轉變。集科學化、智能化、信息化為一體的新型客戶服務體系,具有計劃調度控制、服務過程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備件服務、遠程在線監控、實時診斷、客戶體驗等多項功能。通過這個體系,中信重工可為客戶在線提供查詢、診斷、監控、技術、備件、指導等多種服務,并能通過3G視頻功能,看到設備現場運轉情況,幫助客戶現場解決問題。2014年,公司新簽服務合同、服務創效、備件訂貨生效均保持增長態勢。
2015年,中信重工將持續推進制造業的智能化、自動化、網絡化、服務化,不斷優化生產組織,強化合同履約,滿足用戶對產品成套性和交貨期的要求,實施價值管理,集中力量把核心制造、核心技術、核心工藝做強做優,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核心制造體系和新型客服體系。
誠信文化做強轉型支撐
無論是融入世界經濟參與國際競爭,還是推動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企業都需要靠誠信經營獲得市場和社會的認可。中信重工以獨特的崗位誠信文化,凝心聚力,改革創新,推動企業實現轉型發展。
作為焦裕祿精神的形成地、傳承地、弘揚地,中信重工認真地總結、挖掘、提煉,最終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企業文化的精髓,概括為三句話:誠信敬業、拼搏奉獻、開拓創新。這種精神已經融入到企業的每一項生產經營實踐中,融進每一名員工的血脈之中。焦裕祿精神,不僅是公司誠信文化的精髓,更是蘊涵中信重工品牌的象征。
從昔日的洛礦到今天的中信重工,在不同時期涌現出了不同的先進典型和模范人物。在推動中信重工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以焦裕祿精神為精髓的企業文化深入人心,成為全體員工的精神力量和自覺行為規范,公司涌現出了一大批焦裕祿式的好干部、好黨員、好員工,有老黃牛式的閆光明、富于創新的劉新安、新一代工人代表于璽等,而最具代表性的是楊奎烈,他用自己的生命樹立起了新時期焦裕祿式好干部這座豐碑,賦予了更加鮮活的當代“焦裕祿”的形象,更具時代性、典型性、先進性。
2014年,中信重工極力推動焦裕祿精神、楊奎烈精神的傳承和弘揚。組織骨干力量成立編寫組,深度挖掘焦裕祿在洛礦9年成長奮斗的感人故事,出版發行《精神的路標——焦裕祿在洛礦》一書。同時,舉行大型電影紀錄片《永遠的焦裕祿》河南首映式;擴建焦裕祿事跡展覽館;命名“奎烈路”;將“萬斤釘”精神和楊奎烈精神列入公司工業文化遺產名錄;舉辦大型原創音樂劇《焦裕祿》走進中信重工專場巡演,以及微電影《天下公仆之焦裕祿》在公司的攝制,激勵員工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工作作風積極投身中信重工的偉大事業,在企業的發展實踐中實現自身價值。
在平凡的崗位上,公司廣大員工用智慧和汗水創造財富。“金藍領”工程的實施,打通了員工上升通道,大工匠成為廣大員工努力的目標。2014年,公司設立的5個大工匠工作站成果突出,全年共開展專項策劃149次,完成課題攻關項目46個,實現降本增效價值1285萬元。同時,帶動500多名一線職工學習成長,成為公司高技能、高素質人才成長的重要平臺。張東亮、黨朝陽兩個大工匠工作站榮獲“洛陽市優秀勞模工作室”,大工匠楊金安榮獲“全國機械冶金建材系統李斌式金牌工人”稱號,譚志強大工匠工作站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
一個企業的產品有兩種,一種是物質產品,一種是精神產品。物質產品可以豐富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而精神產品則是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
中信重工60年來的風雨歷程,孕育形成了焦裕祿精神,而且焦裕祿精神在這塊熱土上傳承、弘揚、升華,使之成為推動企業轉型發展的內在力量,成為激勵中信重工人實現個人夢、企業夢、中國夢的強大精神動力。
該信息出自
砼商網 (
http://www.163sho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