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號不同容重不同 
	混凝土的容重隨著混凝土標號不同而改變。容重大小要根據配合比來,按每立方米組成混凝土各種材料的比例,相加得出混凝土容重。混凝土的容重一般指新拌制的濕混凝土的容重。 
	例如C25,經幾次試配確定組成材料中: 
	水泥:減水劑:砂子:碎石:水=1:0.022:1.59:3.39:0.47=水泥372kg(15.4%)+減水劑8.2kg(0.3%)+砂子593kg(24.6%)+碎石1260kg(52.3%)+水175kg(7.3%)=2408.2kg/m3。即該C25的容重為2408.2kg/m3。 
	怎么取 
	總信息取值是前提條件,很重要,否則計算無意義。雖然各種電算程序對總信息的取值都有詳細的說明或規定,但不少設計人員并未充分了解其含義,取值不妥屢有發生。 
	混凝土容重宜取27~30:梁、柱、剪力墻等考慮粉刷或裝飾面層后的容重應大于25kN/m3。 
	如考慮粉面20厚砂漿: 
	柱400×400: 
	γ=(4402-4002)×20/4002+25=4.2+25=29.2, 
	柱600×600: 
	γ=(6402-6002)×20/6002+25=2.7555+25=27.8, 
	柱1000×1000: 
	γ=(10402-10002)×20/10002+25=1.632+25=26.632, 
	梁250×500(板厚按100mm計): 
	γ=(290×420-250×400)×20/(250×500)+25=3.488+25=28.5, 
	梁300×800(板厚按100mm計): 
	γ=(340×720-300×700)×20/(300×800)+25=2.9+25=27.9, 
	剪力墻厚200: 
	γ=40×20/200+25=4+25=29, 
	剪力墻厚300: 
	γ=40×20/300+25=2.67+25=27.67, 
	可見,梁、柱、剪力墻截面尺寸越小容重越大,如貼面磚、花崗石,容重還要加大,設計人應綜合考慮本工程梁、柱、剪力墻的截面尺寸大小及面層材料,確定一個較合適的混凝土容重值。 
	容重與虧方 
	容重就是密度的另一種稱呼,容重會牽扯到你的混凝土數量,這一點會對你的經濟有一些影響。混凝土的容重和它的材料組成有關系:石子、砂、水泥、水、外加劑、粉煤灰等。這在配合比的料單中都有明確的標注。特別是現在的一些攪拌站在你不經意間給你做手腳。 
	混凝土配合比在混凝土強度等級越高的情況下,容重相對較大,比如C35的混凝土每立方配合比(比重、容重)的密度是2420千克。實際在過磅的時候給你按照2400千克計算,這樣的混凝土無形中就增加了一部分。如果混凝土量不是很大的情況下,可能顯示的比較少,如果有幾萬立方,你在這里就會虧損幾百立方的混凝土。你可以計算一下每120立方混凝土就虧損一立方,如果有12000立方混凝土你就虧損100立方混凝土。 
	混凝土出廠的塌落度一般是合格的,但到了現場以后就會減少一部分(塌落度損失),這樣的混凝土你要檢測,不能泵送,于是你會要求攪拌站調整塌落度。這個塌落度調整攪拌站一般都是通過加水來完成的,實際上加水以后到現場的混凝土是合格的,在出廠前過磅,就會把水按照混凝土的價格賣給你,這樣你的虧方量就會更多,不信你可以在現場做實驗,檢測一次。 
	根據我的現場數據統計,混凝土的塌落度越小,你的混凝土虧方的數量越少,如果你按照混凝土的配合比來驗收方量,你會減少損失,還有扯皮的凈重和毛重問題,有時候司機在車上過磅,有時候在車下過磅,都不一樣,有些小貓膩只要你留心就會挽回你的一部分損失。 
	測定方法 
	1、容量筒:金屬制成的圓筒,兩旁裝有提手。對骨料最大粒徑不大于40mm的拌合物采用容積為5L的容量筒,其內徑與高均為186±2mm,筒壁厚為3mm;骨料最大粒徑大于40mm時,容量的內徑與內高均應大于骨料粒的4倍。容量筒上緣及內壁應光滑平整,頂面與底面應平行并與圓柱體的軸垂直。 
	容量筒容積應矛以標定,標定方法可采用一塊能覆蓋住容量筒頂面和玻璃板,先稱出玻璃板和空桶的質量,然后向容量筒中灌入清水,當水接近上口時,一邊不斷加水,一邊把玻璃板沿筒口徐徐推入蓋嚴,應注意使玻璃板下不帶入任何氣泡;然后擦凈玻璃板面及筒壁外的水分,將容量筒連同玻璃板放在臺稱上稱其質量;兩次質量之差(kg)即為容量筒的容積L; 
	2、臺稱:稱量50kg,感量50g 
	3、振動臺:應符合《混凝土試驗室用振動臺》JG/T3020中技術要求的規定; 
	4、搗棒:應符合規程第3.1.2條的規定。 
	混凝土拌合物表觀密度試驗應按以下步驟進行: 
	1、用濕布把容量筒內外壁擦干凈,稱出容量筒質量,精確至50g; 
	2、混凝土的裝料及搗實應根據拌合物的稠度而定。坍落度不大于70mm的混凝土,用振動臺振實為宜;大于70mm的用搗棒搗實為宜。采用搗棒搗實時,應根據容量筒的大小決定分層與插搗次數;用5L容量筒時,混凝土拌合物應分兩層裝入,每層的插搗次數應為25次,用大于5L的容量筒時,每混凝土的高度不應大于100mm,每層插搗次數應按每10000mm2截面不小于12次計算。各次插搗應由邊緣向中心均勻地插搗,插搗底層時搗棒應貫穿整個深度,插搗第二層時,搗棒應插透本層至下一層的表面;每一層搗棒完后用橡皮錘輕輕沿容器外壁敲打5-10次,進行振實。直至拌合物表面插搗孔消失并不見大氣泡為止。 
	采用振動臺振實時,應一次將混凝土拌合物灌到高出容量筒口。裝料時可用搗棒稍加插搗,振動過程中如混凝土低于筒口,應隨時添加混凝土,振動直至表面出漿為止。 
	3、用刮刀將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拌合物刮去,表面如有凹陷應填平;將容量筒外壁擦凈,稱出混凝土試樣與容量筒總質量,精確至50g。 
	混凝土拌合物表觀密度的計算應按下式計算: 
	Rh=(W2-W1)/V)*1000 
	式中Rh-------表觀密度(kg/m3) 
	W2----- 容量筒質量(kg) 
	W1-----容量筒和試樣質量(kg) 
	V-----容量筒容量積(L) 
	試驗結果的計算精確至10kg/m3 
	普通混凝土的表觀密度在2350至2450(kg/m3)  
	容重參考 
	不同強度等級預拌混凝土的容重參考表,  砼強度等級容重 (Kg/m3) 
	C10  2350 、C15  2360 、C20  2360  、C25  2370  、C30  2370 、C35  2380   
	C40  2390 、C45  2400  、C50  2420  、C55  2420  、C60  2430